DOI:10.16681/j.cnki.wcqe.202322029作者简介:李娜(1985—),女,讲师,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康复治疗应用。注:本文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22-03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82000565)。摘要:文章基于相关背景,首先阐述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然后论述了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遵循,最后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中国建设;医学生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22-0118-04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保障人民健康应该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推进思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治理新道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时代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一定是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发展,这同时也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1]。对此,需要认识到,在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医学生的高质量培养和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目前正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期,也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和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性主力军,医学生肩负着主要的历史使命,也承载着以健康梦托起中国梦的时代重任[3]。由于医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整个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医学生均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心理健康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影响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重要因素,还是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发展的主动因[4]。一、相关背景作为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将“健康中国”战略优先并重点放在保障人民健康的战略位置,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我国的医学教育面临重大的挑战,对此,医学院校一定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质量发展中寻求新模式并发挥优势特色,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更加重要。医学生作为特殊的一批人,他们不仅需要掌握高精尖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救死扶伤的精神及灵敏的人情嗅觉。同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