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管理SCIENCEANDMANAGEMENT2023年10月Oct.2023第43卷第5期Vol.43No.5建筑企业参与城市碳中和的绿色创新行为模式——基于中国情景下的资源编排理论研究陈松川,王金行(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摘要:基于探索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从行为主体和微观路径两个层面改进并形成了中国情景下的资源编排理论,以此为框架探析了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城市碳中和进程的绿色创新行为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企业参与城市碳中和的绿色创新行为经历了“弱交集-轻互动-强合作”三种模式九种机制的变迁,并存在着“触发因素-驱动因素-创新机制”的行为逻辑。在资源构建阶段下“弱交集”模式里,城市碳中和进程主要关注外部环境构建,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则主要进行内部价值蓄力,二者之间的直接互动微弱;在资源捆绑阶段下“轻互动”模式里,随着企业逐步将内外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创新能力,城市碳中和进程出现政企同向推进的合力,二者之间的互动逐步加强;在资源撬动阶段下“强合作”模式里,城市政府通过多种途径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成果扩散,企业以绿色创新产品推动城市碳中和进程,二者出现了内生力推动的自循环。关键词:城市碳中和;建筑企业;绿色创新行为;资源编排理论中图分类号:TU201.5;X32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3.05.0060引言2020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城市产生了中国大多数(85%)的CO2排放[1]。城市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角,占据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主体地位。城市是由建筑物构成,建筑业碳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内的碳排放总量(图1),在城市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建筑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2]。然而,鉴于行业特性,大部分建筑类企业在工艺和管理上更为传统,在绿色发展的政策要求和利益相关者绿色理念不断强化的外界规制下,建造类企业在绿色技术转型、履责成本控制、管理理念转变上的难度远高于数字化企业。面临数字化发展程度低、经营范围广、高质量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8JD710002);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PG2022101)作者简介:陈松川(1970—),男,河北辛集人,博士,副教授,城市公共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企业与城市治理,城市公共管理与政策;(通信作者)王金行(1999—),女,湖北蕲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创新与城市发展。E-mail: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