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024·3专题专栏·乡村振兴名言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前、产中、产后科技服务,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民”的发展之路,建设一批“专业村、专业合作社”。(三)开展基地认证,加快“品牌强菜”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申报认证工作,打造绿色品牌,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省级、2个市级、3个县级蔬菜基地。同时,要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展示、展销、博览活动,打好“绿色牌”,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思茅区蔬菜目前没有品牌的突破,写好“思乡农荟精品菜篮子大文章”等,开辟出一条思茅高原特色蔬菜产业发展新路子。参考文献[1]李崇光,包玉泽.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0(15):1-5.[2]赵晓晨,赵家进,刘跃明,等.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蔬菜,2021(12):1-4.[3]毛昭庆,李梁,陈良正,等.云南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农学学报,2022,12(1):90-100.收稿日期:2023-10-14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价值导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唐文丽(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推进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更深刻的要求,人力资源对乡村发展的重要程度愈加明显,将人才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前置要求。有必要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困境与路径进行探究。首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功能优化转型、价值实现、人才振兴等方面的价值导向分析,强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农村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回流困难和知识文化冲突等困境,最后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特征、开发模式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种依据乡村发展战略和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的分析、调整与优化,旨在提升现有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能,为实现更大的乡村发展价值提供人才支撑[1]。在此过程中,农民的素质素养得到加强,能够运用政策、市场、科学技术等因素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是促进城乡协调稳定的重要途径[2]。乡村振兴的根本内核是要求生产力的振兴,而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人,开发乡村人才,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对于乡村发展来说至关重要[3]。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4],都需要人才来实现。一、价值导向(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需要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生产、农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