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舞蹈173汉画盘鼓舞的文本语境鑫测梅榆昆西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胡雅琴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摘要】本文借助舞蹈身体语言学、符号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运用“左图右书”的论证方式,分析汉代女乐歌舞“盘鼓舞”的文本语境。通过解读文本中的相关符号,以及探究其文本形成过程中的社会语境与言辞语境,最终揭示汉代盘鼓舞不仅是技艺高超的俗乐舞代表之作,更是蕴含着道教思想的乐舞,它以形而下的外在舞姿传递着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关键词】盘鼓舞语境道教符号中图分类号:J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2-0073-06“盘鼓”一词见于《舞赋》《七盘舞赋》等文,四川、陕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出土的汉墓画像砖、画像石、壁画中,均可以看到翔实而生动的盘鼓舞。前人对盘鼓舞的研究,一是从考古和历史的视角对盘鼓舞的起源、演变、衰亡进行探讨;二是运用图像学从盘鼓舞的动作形态入手,剖析其艺术风格与美学特征;另外则是对盘鼓舞进行“复活”,并呈现于艺术实践中。当下盘鼓舞的研究具有多元性,但对其背后形而上的宗教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研究较少。所以,笔者希望能够从历史学的角度人手,结合文献、符号、图像以及舞蹈语汇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阐明汉代盘鼓舞的文本语境及文化思想内涵。一、盘鼓舞的影像遗存与形态特征《说文》载:“躲,承也。从木,般声。整,古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成果;本文为西华师范大学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度项目,项目编号:QYYJC2208。①张衡:《南都赋》,《全汉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文,从金。,文,从皿。”清代文字训话学家段玉裁和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均认为,“躲”通“盤”。古文字学家商承祚也曾在《《说文)中之古文考》中谈道,“聚”木制,“整”金制,“聚”“整”均属古时器皿。由此足以证明,“盘鼓”为木制的舞蹈道具。(一)盘鼓舞的影像遗存根据现有的相关盘鼓舞的文献和出土文物来看,想要精准地考证出盘鼓舞具体起源问题,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根据相关考证,可以推测盘鼓舞极有可能是来自战国时期古楚国的祠神乐舞。张衡《南都赋》言:“坐南歌兮起郑舞,白鹤飞兮曳绪结《九秋》曲名)之增伤,怨《西荆》(舞名)之折盘。弹筝吹笙,更为新声。”①李善注云:“古乐府有《历九秋妾薄相行》,歌辞日‘齐返楚舞纷纷,歌声上彻清云’。《西荆》,即楚舞也。‘折盘’,舞貌。张衡有《七盘舞赋》,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