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石门溪矿区构造控煤作用及今后找煤方向饶秋英(将乐县国投矿业有限责任公司ꎬ福建三明353300)摘要:通过对石门溪矿区构造特征的分析与研究ꎬ探讨构造对含煤地层的控制作用ꎬ指出矿区找煤方向ꎮ关键词:石门溪矿区ꎻ构造特征ꎻ控煤作用ꎻ找煤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11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155(2023)14-0154-03将乐矿区在福建省二叠世聚煤盆地的西部含煤带ꎬ含煤地层保存较完整ꎬ区域出露地层、各地层的厚度、接触关系见表1ꎮ石门溪矿区是将乐矿区的一个井田ꎬ矿区面积4.98km2ꎮ1994~1998年福建省区调队开展了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ꎬ在矿区划分童子岩组地层ꎬ获二叠纪植物化石栉羊齿佐证ꎬ对于矿区含煤地层及构造形态的研究仅限于此ꎬ研究程度低ꎮ2009年12月ꎬ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交了«福建省将乐县石门溪矿区煤矿详查(最终)报告»[1]ꎮ目前ꎬ石门溪矿区确定主采煤层4层ꎬ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497.6万tꎬ石门溪矿区东南部没有进行槽探和钻探ꎬ地质工作程度低ꎮ笔者通过收集«福建省第三次煤田预测(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2]资料进行研究ꎬ对矿区东南部地层及地质构造有了新认识ꎬ提出了今后的找煤方向ꎮ1矿区构造特征将乐县石门溪矿区处于闽西南坳陷带次级明溪-武平坳陷北部ꎬ濒临闽西北隆起带ꎬ晚古生代复式向斜(将乐复式向斜)及其之上继承性的中生代沉积盆地呈近似南北向发育ꎮ褶皱主要由一轴向北北东-近南北向的背斜组成ꎮ断裂构造发育ꎬ主要有北东-北东东向断裂F4、F7、F8、F9、F10、F11六条ꎬ北西向断裂F5、F6两条ꎬ缓倾角断裂F1、F2、F3三条ꎮ岩浆岩较发育ꎬ侵入岩体出露于矿区西南角及隐伏矿区深部ꎬ岩性为肉红色含斑中细粒含黑云母钾长花岗岩ꎻ岩脉主要为分布于矿区中部及东北部的长石斑岩脉和石英脉ꎬ见图1ꎮ1.1褶皱背斜:发育矿区西部ꎬ轴向北北东-近南北向ꎬ枢纽波状起伏ꎬ总体向南倾ꎬ核部地层出露童子岩组(P1t)、两翼地层分别由翠屏山组(P2cp)及大隆组-溪口组(P2d-T1x)组成ꎮ背斜西翼保存较好ꎬ东翼受中生代山间盆地剥蚀及梨山组(J1l)覆盖ꎬ仅出露翠屏山组(P2cp)ꎬ倾伏端为梨山组(J1l)覆盖ꎮ受北北东向断裂(F10)与北西向断裂(F5)的制约ꎬ以及地形切割的影响ꎬ使童子岩组(P1t)地层呈半隐伏状态分布ꎬ见图2ꎮ1.2断裂1.2.1陡倾角断裂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有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