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024·4专题专栏·职业教育名言栽树要栽松柏,结交要结君子。——增广贤文立德树人视域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与探索*方其仙,李茜,郑竹,杨净云(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茭菱校区650031)为实现科学与思政建设相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基础理念,达到科学育人的目标。文章阐述了“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思路和实施方法,列举融入课堂的9类思政元素,并分析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探索改革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思政教育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在该课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在课堂中用好课程思政,实现高等教育“育人”的本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着中药质量的好坏,是一门论述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药用植物繁殖技术、田间管理技术以及采收加工技术的学科[2]。当今,提倡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传统教学方法已远不能满足中药行业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中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如何针对行业的岗位设置进行岗位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3]。从“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如盐入水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培养社会主义中药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互融的必要性“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是高校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教师立德树人职责所在。教师的职责主要体现在“教”和“育”两方面,“教”就是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育”就是有足够的功底,为新时代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主要任务是对接中药材种植员职业岗位,培养能从事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技术性人才,以达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生产目的[2]。但部分学生对中药*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