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非洲猪瘟流行趋势变化及综合防控措施农绍锋黄燕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种畜场,广西柳州545003)摘要:非洲猪瘟作为生猪的一种高度传染疾病,一旦生猪感染后,很快就会发病、死亡,传播速度较快,必须对其综合防控,阻止疫情传播,推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为此,文章以非洲猪瘟流行趋势为切入点,简要分析非洲猪瘟的易感动物、传播媒介及趋势变化,以此为基础,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对保证正常猪肉供应意义重大。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趋势变化;综合防控非洲猪瘟2018年8月首次传入中国,之后多省区暴发疫情,对生猪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降低了生猪产能,市场供应趋紧,有关猪肉的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必须加强防控与净化。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协同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协调配合,推进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获得阶段性成果,恢复生猪产能。但是,现有非洲猪瘟综合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必须加强对其流行趋势研究,探索防控新方法。1非洲猪瘟流行趋势非洲猪瘟(ASF)传播中,野猪与家猪均为易感动物,任何品种与年龄的猪都能染病,感染后死亡率达到100%,以软蜱类动物为传播媒介。带病猪与发病猪也是传染源,排泄物会对水源、饲料等造成直接污染,如果未能及时处理,将会造成病毒的迅速蔓延与扩散。非洲猪瘟1921年首次出现在肯尼迪地区,最初将ASF认为是变异的普通猪瘟病毒,后发现肯尼亚南部与东部地区有动物携带病毒,且疣猪种群病例较多,流行时间较长,却仍仅出现在撒哈拉南部地区[1]。2018年8月,我国辽宁沈阳首次发现非洲猪瘟,逐渐向31个省份蔓延,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9年11月共发生ASF疫情160起,扑杀生猪119.3万头,对生猪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对其进行检测发现,我国猪瘟病毒以基因Ⅱ型为主,仅1年时间席卷全国,流行速度较快,大幅度减少生作者简介:农绍锋(1974—),广西那坡人,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营养、动物饲养和疾病防治工作。猪数量。2020年再次暴发ASF,传播范围广、致死力强,使得东北、华北地区降低约25%生猪数量,鲁南地区与胶东半岛死亡量超50%总存栏量,江苏部分地区受损率为60%~70%。现阶段我国非洲猪瘟病毒防控采取的手段,是尽可能扑杀患病猪,管控生猪食品,逐头检测运输猪,隔离消毒猪场员工等,死亡率逐渐降低。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不断增强生物安全意识,设备设施也不断升级。近几年,我国尽管对非洲猪瘟流行进行了有效控制,却仍无法完全净化,病毒存在于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