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策略吴宏刚马方军[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中心),辽宁阜新123100]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畜牧业中动物疾病频发的现状,深度剖析动物疾病产生的内外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严谨的防控策略。通过对动物疾病病因的系统梳理,强调了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在动物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先进的防控理念和技术手段,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理体系,旨在推动我国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畜牧业;动物疾病;防控;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吴宏刚(1979—),男,蒙古族,辽宁阜新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随之而来的动物疾病问题日益凸显。动物疾病不仅直接影响养殖动物的健康与生产性能,导致养殖经济效益下滑,同时也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对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深入研究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及其防控策略,对于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病因1.1动物常见疾病的分类与特征1.1.1寄生虫病病因与流行特点寄生虫病是畜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体包括内寄生虫(线虫、绦虫、吸虫等)和外寄生虫(螨虫、虱、蜱等)。寄生虫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寄生虫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宿主的免疫状况。动物通过摄食含寄生虫卵、幼虫或包囊的饲料、饮水或直接接触带有寄生虫的物体而感染。此类疾病的特点在于寄生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在动物体内长期寄生,导致动物营养不良、生长迟缓,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器官损伤或功能衰竭。1.1.2传染病的病原特性传染病主要由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链传播等方式在动物群体中快速扩散。传染病的病原体具有高变异性、潜伏期长、发病急等特点,如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等。动物一旦感染,不仅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还会造成大量死亡,对养殖业可造成极大损失。1.1.3普通病的发生诱因与表现形式普通病包括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等非传染性或非特异性疾病,其诱因多种多样,如营养不良、环境应激、内分泌失调、机械损伤等。普通病的症状表现各异,如消化系统疾病导致动物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则表现为跛行、关节肿胀,繁殖系统疾病可能出现不孕、流产等问题。1.2环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