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新译、新注、新评)学术雅集在北京举行赛迪郑3雯由团结出版社主办,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承办《哈姆雷特》北塔新译、新注、新评)学术雅集于2023年3月15日举行。郭强、赵智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致辞。赵智(冰峰)说,《哈姆雷特》的译著版本很多。北塔敢于和翻译界的前辈们挑战,勇气可嘉。他是一位诗人,对作品文本的理解和剖析本身就有着特殊的优势。翻译这样的经典名著,需要消耗作者很大的才情、智慧和能量。我相信他的这个新译本呈现了经典重译的新高度。杨北城、苏赛迪和郑雯朗诵了《哈姆雷特》北塔译文的三个片段。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分会副会长黄必康教授表示:这部《新译、新注、新评<哈姆雷特》》显示出一名学者的学术洞察和译者的工匠精神,书中富有既忠实原文又妙用文字的佳译,展现了一名当代诗人译莎的现实感和新诗意。这部译作中有详尽的注释和研究文字,可以作为比较翻译课程的教学材料,也为比较文学研究提供文本例证。北塔不仅深人了解《哈姆雷特》,还熟悉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文化背景,不仅有充足的文化知识、坚实的中英文语言素养,而且在翻译中考虑到了诗剧的体裁特征,注重译文中戏剧人物身份的特点,朱源教授指出,《哈姆雷特》翻译既要体现语言的诗性,又要有情感的浓度。他强调了该书的学术价值和独特性。书中详细的注释和对名家翻译的评判凸显了该书的学术性,具有比较文学的特点,而至今未曾有学者以注释、评判的形式翻译《哈姆雷特》,这一译作无疑具有独特性。汪剑钊教授指出,翻译的意义重大,它使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理解和互鉴成为可能;但翻译又是困难的,属于不可为而为之的事。对于译文语言,汪教授谈及自己与中戏学生交流的一点很有意思的经历,卞之琳先生的译本是诗体译本,注重韵律的移植,但在实践中并不流行,中戏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朱生豪的散文体译本,因为后者的舞台表演效果更好。鉴于此,他肯定了译本中的语言兼具诗性和表演性。319书评书讯与信息第九编贾荣香教授指出:要想在若干译本的基础上体现真正意义的新译是非常冒险的。这个译本主要有三大特色。第一,词归源头,译人语境。对原著的词意寻源追根,对译文的语境嵌人吻合。第二,提升译本的学术层次,提高读者的认知程度。第三,温和改良,不颠覆前辈。新评是新注的基础。新译、新注和新评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马士奎教授指出:哈姆雷特译本已多,我从这些副文本中读到的是北塔与莎士比亚的窃窃私语,与前辈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