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课堂是指通过优秀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教育资源,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而促成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课堂环境。高质量课堂鼓励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注重学生的情感、社交和道德发展,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同时,高质量课堂还需有系统的评估机制,旨在及时提供反馈,以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果。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打造高质量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保证学习质量,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不断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一、引领问题导向学习,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在“双减”背景下,打造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成为重要课题。过度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只强调知识的传递,不仅可能令学生感到乏味和压力,也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能力提升。因此,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变得尤为重要。问题导向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师”,而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会先向学生提出与现实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或组织小组探究,自我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1]。对于数学课程而言,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出示中秋节分月饼的生活情境:一个月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样分才合理?每个人分得多少?用什么数字表示?通过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学生发现半个月饼不能用以前学习过的数字来表示,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数。接着教师在教学完数字“12”的读写后设计问题:“你能在老师提供的长方形纸上折一折,并用彩笔涂出12吗?并说说你是怎样得出的。”学生在展示反馈后提出质疑“都是12,为什么有不同的折法呢?”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是内化对12的认知。最后,设置问题:“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用手中的卡纸折一折。”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几分之一的含义,进而掌握分数的含义。教师的提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他们对分数的含义的理解。二、设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