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应用,以及在多产业内的深化实践,我国正快步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推进新型城乡建设发展、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但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粗放、劳动生产率低、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逐渐凸显,产业亟须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企业业务模式创新、管理升级,加强企业风控能力、提升运营能力、优化业务流程、增加财务收益、创新商业模式等[1-2],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然而,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存在协同度低、价值创造底、创新能力低、信息孤岛、数字经济融合程度低等问题[3-4],使建筑业企业转型障碍多、风险高、周期长。国内关于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大多集中在转型路径、作用等理论分析,对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研究较少。建筑企业存在数字化转型能力不均衡、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使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自我认知不清、转型目标迷茫和发展路径偏等现象,阻碍了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顺利推进。基于上述内容,本文通过研究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内涵与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提升转型能力的策略,为建筑企业规划与实施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帮助企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1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能力特征1.1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学术界对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及内涵仍处于探索和不断完善阶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研究,涉及数字化转型的目的、过程、技术手段、结果等方面。从转型目的来看,建筑企业进行数字化转是为了主动适应全行业数字化发展大趋势;从转型过程来看,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逐步迭代的渐进过程;从转型技术手段来看,建筑企业是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从转型结果来看,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因此,本文把建筑企业数字化*北京城市治理研究基地开放课题“韧性视角下北京市人防工程开发利用模式创新研究”(2023CSZL0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物联网感知的北京市建筑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研究”(9154026)。【作者简介】牛天勇,男,山东邹城人,博士,任职于北方工业大学,企业管理智能决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复杂环境风险评价与智能决策;王沁怡,女,云南曲靖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建筑企业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