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2024年1月(总第253期)英语广场收稿日期:2023-4-28作者简介:陈阳、卢逸,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注: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南京林业大学祁文慧教授的指导,特此感谢![摘要]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统计了大学校园英语角对话中话轮转换策略使用的情况,分析了学生话轮转换策略使用中的不足和原因,提出了英语角活动中提高学生话轮转换策略的方法。[关键词]英语角;话轮转换;策略[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1-0099-04高校英语角中话轮转换策略的运用□陈阳卢逸话轮是会话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讲话人在会话过程中的讲话机会;二是指讲话人在会话过程中所说的话(Edmondson,1981)。话轮转换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需要不断变换角色,轮流发话。而娴熟的话轮转换能力或使用话轮转换策略的能力是保证会话过程顺畅的基础,因此是一种重要的言语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采用话轮转换策略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也会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话轮转换策略参与互动,以促进学生话轮转换策略的学习和运用。校园英语角是学生用英语进行集体交流、训练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场所。而英语角参与者对于话轮转换策略的运用情况则会直接影响到会话的效率和英语角的存在价值。由此,本文基于自建的微型校园英语角对话语料库,统计分析英语角中话轮转换策略的运用情况,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校园英语角中话轮转换策略的运用具有什么特点?(2)如何通过校园英语角活动提高学生的话轮转换策略和技巧?1理论基础随着“话轮”这一概念的提出,人们对于到底哪些言语形式属于话轮,一直存在争议。刘虹(1992)将话轮定义为“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并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这也是目前我国学者普遍都接受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刘虹(1992)还根据话轮、非话轮和半话轮的具体差别,提出话轮转换的含义,即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需要不断变换角色,轮流发话。话轮转换中存在着某种潜规则,这也就是话轮转换策略。为了更加清晰地解释话轮转换策略,陈志国(2005)在话轮转换原则的基础上,将言语交际中隐含的潜规则分为七大原则:空间原则、顺序原则、帮助原则、回避原则、焦点—平衡原则、消解原则和控制原则。基于以上原则,刘森林(2007)从语用层面将话轮转换策略分为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