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AMPUS教育观察基于教学改革的学校制度创新意义一王希锋一学校的进步与提升是每位学校管理者与参与者的理想,其中教育教学质量是核心。我们在近十几年的课改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学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制度作保障才可以行稳致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径下,逐步梳理出基于教学改革的学校制度创新的意义:指向于制度创新的内需是改变的源动力;基于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制度创新的导向;着眼于形成轻负高质范式的运行机制;落脚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以下对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动力:指向提升教学效率的内需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配套制度支撑,其实是原来支撑老旧教学的制度需改进,即制度创新。其中之要义指:1.改革打破了原来的惯性,新的方法与模式需要有新的制度配套支撑;2.习惯了老旧惯性工作的教师面对改革的新要求,需要重新认识工作流程与目标,需要有新制度作为标准、引领、规范、激励;3.改革与制度的协调运行需要在实践中改变与完善;4.教师、学生、学校都有从改革中体验成功的内在需求与渴望,也就是有相关的制度保障这种内在需求与渴望得到实现,即渴望新的配套制度产生。这无疑都是围绕改革顺利推进而呈现的内在需求与必须。基于教学改革的学校制度创新的思维逻辑应该是以问题解决为引领,以长足发展提升为目标,以形成新的运行机制为落脚点。制度的改进与创新既匹配保障了改革的进行,同时也为学校的运行机制增添了新的活力,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提升。基于这个逻辑核心,我们对与课堂教学改革不相匹配的制度进行了修订,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保障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效果。如教师的双向选择捆绑考核评价制度、课堂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教师专业成长三年规划、团队教研制度等。二、导向:以教学改革促进制度创新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依托与协同,只有各项工作同步支持才能突出教学工作这个中心。制度保障与创新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教学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创新的制度保障教学改革行稳致远。教学观念的改变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要真正实现轻负高质的教学,就要有基于轻负高质理念的教学改革路径与配套制度,改革实施与制度创新是同步协同的。教学改革为制度创新提供了需求,制度创新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两者相互依存。制度创新在保障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甚至给学校的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