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05/099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古诗文“1+X"教学模式探究黄凤爱黄凤爱,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五山初级中学教师。摘要: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从而养成的品德和能力,而语文核心素养则对应着学校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配置科学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素质的提升和文化素养的积累。本文将“1+X"教学模式与初中古诗文教学实例相结合,探讨新教学模式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路径。关键词:核心素养;古诗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1+X”教学模式中的“1"是指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中心,“X”是指向课外知识教学和其他形式的知识辐射,而“1+X"则表示通过连接共性知识和拓展知识边界的方式将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将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系统。针对初中古诗文教学,从内容角度来说,就是在学习单篇的古诗文时不仅加入课外的拓展背景或者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还需要将古诗文中传达的含义与课本中其他课文进行串联,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以下是笔者结合初中古诗文教学实例,对“1+X"教学模式进行的探讨。一、结合1+X”教学模式设定初中古诗文教学素养目标“1+X”教学模式中,初中古诗文的教学目标首先要紧紧围绕“1”这个核心,在理解古诗文最基本的特征基础上,学生能够默写和背诵古诗文。其次,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强调加人“X”的元素,针对不同古诗文设定不同的课外知识和其他章节知识联动。最后不断创新“1+X”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科学地完成设定目标。以《登幽州台歌》为例,教师在设定该古诗文的目标时,首先要围绕这首诗本身的学习目标,让同学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并在学诗的过程中体会到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感。其次,考虑到时代变迁,学生无法共情当时的境遇,教师应充分收集作者陈子昂的生平介绍和幽州台的来历,并与多首古诗进行知识联动。如教师可以结合王之的《登鹤雀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来进行对比,教导学生感受作者不同心境下的情感表达。同时,针对这首诗的教学,也要注重朗读的节奏和感情把握。如诗中“前不见”与“后不见”,两个“不见”在读的时候重音应该不同,所表达的情感重量也是不同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素养目标的确立离不开古诗本来的教学方式,但也要结合历史背景和同类知识进行创新方式的拓展补充。二、结合“1+X"教学结构整合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准确、科学、不断创新的教学内容是促进学100/2024/05/语文教学与研究/课堂教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