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艺术教育电子管风琴发展与演奏分析探究沈阳音乐学院/陈秋月摘要: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电子管风琴这一复合型乐器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进入20世纪,电子科技逐渐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作为一种80年代引人中国的新兴乐器,电子管风琴在中国仅用了30年的时间。在模仿民族乐器等音色和风格方面达到炉火纯青的音乐效果,常有人把电子管风琴称作“一个人的交响乐”。文中分析电子管风琴的演奏技巧、手法运用,以及在多元智能下和不同音乐中的艺术表现。关键词:电子管风琴演奏分析艺术表现一、电子管风琴的发展提到电子管风琴就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传统的基督教音系演奏乐器——管风琴,管风琴作为一种古老的键盘乐器,能演奏出丰富的音色,受到了众多古典音乐作曲家的喜爱,曾一度在16世纪末至18世纪下半叶被誉为“乐器之王”。进人20世纪中期,作曲家们开始关于研究如何进一步丰富电子管风琴的音色,使之发出的声音更加自然,能够作与其他乐器进行合奏的进程中产生和增统一的音调。从1970初开始的10年时间里,电子管风琴尝试多种性能以及技术的提升,不仅能让已有的音色更加真实自然,还增加了一些客观自然世界不存在的音乐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音乐向形象以及艺术表现力,扩大了乐器的演奏范围。20世纪中后期,技术革命开始在工业、农业、艺术等领域迅开,电于管风琴也因此实现了音源技术的革新,脉冲编码调制等新技术开始被应用到音乐的演奏过程中,尤其是在前期的编曲阶段。技术最大的功能在于能够将原始的音源进行压缩、剪辑以及多样化的次创作,从而创造出新的音色,提升现场演奏的音响效果。电子管风琴发展至今,其功能越发强大,甚至可以在演奏过程中作一个完整的管弦乐队,而且还衍生出了一系列更加细化、专业的音乐合成设备,针对不同风格的演奏曲目,发挥着各自的优势作用。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音乐也在相互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今天也有了新的传承,比如,中华民族音乐交响化和中国风格的电子管风琴钢琴曲等项目均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电子管风琴钢琴及交响音乐等不仅与国际接轨,还丰富了我国的传统音乐。当前,很多作曲家在创造传统音乐过程中会借鉴钢琴作曲及交响音乐的特点,丰富整体的音乐素材,打造属于自己的风格,比如,电子管风琴作品李焕之的《春节序曲》、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以及电子管风琴改编的民乐作品《二泉映月》和《茉莉花》等。二、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分析(一)触键电子管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