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03/129即问魂灵疗救生命一重塑自“我”唤醒人性改写祥林嫂的悲剧杜春燕田飞虎执教:杜春燕,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教师;专家点评:田飞虎,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特级教师。摘要:鲁迅认为小说必须是“为人生”的,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结合作家写作的主旨,本教学设计以拯救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为最终课堂指向,重新设计“我”与祥林嫂之间的对话,探讨“我”如何拯救祥林嫂;绘制曲线图,梳理探究祥林嫂人生重大变故与社会环境的共生互动关系;发挥想象,编写独白,探究祥林嫂悲剧命运与性格的关系;重塑自“我”,创作对话,理解作者疗救生命的创作主旨。教师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着力于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关键词:叩问;疗救;重塑;祥林嫂;悲剧【设计背景】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给予了指导性建议,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示教师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着力于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材分析】《祝福》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单元导语提示说:要注意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社会环境对于小人物的命运往往具有重大影响。鲁镇社会杀了祥林嫂的一切生机。作者着力刻画了祥林嫂在经历人生重大变故后精神状态的变化。基于此,本课时设计制作曲线图的环节,探究关键情节对于祥林嫂精神状态的影响,引导学生借助曲线图直观感受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因素的关联。本课学习提示中建议小说阅读要关注人物形象,并注意从性格和心理特点角度感受和分析祥林嫂这一形象。不少同学最初认为祥林嫂性格软弱造成其人生悲剧,忽视了祥林嫂性格中坚强及抗争的一面,而最终的悲剧是因为其反抗性不彻底导致的。本课时通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探究祥林嫂的性格,然后设计为祥林嫂撰写心理独白的环节,引导学生用自已的语言展示出文中并未直接展示的祥林嫂的人物心理。学习提示中还提到“鲁迅认为,小说必须是“为人生的,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结合作家写作的主旨,本课时以拯救祥林嫂的悲剧为最终课堂指向,重新设计“我”与祥林嫂之间的130/2024/03/语文教学与研究/经典案例/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