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美学技术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休闲、交往、娱乐等多种城市职能,在维护居民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园是人们最容易接触的绿地环境,相较于其他环境而言,公园环境对维护人的身体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生态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类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居民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1]。景观康养是景观与康复医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基于自然,以人为本,以满足人心理、生理和精神需求为目标的户外康养方式,其能够引导人们在户外进行交流、运动等活动,从而达到减轻压力、放松身心的目的[2]。康养景观可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生活幸福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让城市更富有生机,其对社会安定和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3]。1康养景观的发展进程中世纪,欧洲有为病人提供治疗服务的修道院,而修道院中一般建有种植了草药的回廊式庭院,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医学科技逐渐发展和普及,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却忽视了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17—18世纪,在崇尚自然的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环境,并且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5]。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在此背景下,“园林城市”“田园城市”等理念推动了新一轮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建设浪潮[6]。20世纪70年代,日本出现了“庭院为一切人服务”的理念,《园艺疗法现状调查报告书》建议,新建的绿色空间不仅要兼顾健康者,也要兼顾残疾人和部分病人的需要[7]。1998年出版的《户外治疗景观》,针对康养景观设计提出了对应的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具有普适性的设计模式形成。康养这一理念由美国医生Halbert…Dunn提出,它是促进人的身心与外部条件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健康形态[8]。国际康养协会认为,康养指将个人的积极态度与对生活的积极追求有机结合起来,主动进行疾病防治、增进健康,从而增强生活的幸福感[9]。国外的康养景观大多基于园艺疗法进行设计,通过人体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展开研究。日本有关学者研究视觉感受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发现绿色环境下男性身心最为放松,女性则更青睐红色环境[10]。因此,公园绿地景观以及空间的闭合度会对人们的心境产生很大的影响[11]。于2017年正式发布的《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是我国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