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esteachers@163.comTel:027-87158992ENGLISHSQUARE收稿日期:2023-11-1接受度视角下《红楼梦》章回标题英译对比□张英琪刘艳[摘要]自20世纪开始,《红楼梦》受到西方世界广泛关注,英译本也逐渐增多,其中杨宪益和霍克斯译本知名度最高。随着人工智能翻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比译者译文与智能软件译文的差异。本文旨在扩大《红楼梦》英译分析范畴,转向受众视角,借助问卷调查探讨哪一个《红楼梦》译本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采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对接受度高的译本进行分析,为人工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关键词]接受度;《红楼梦》;交际翻译理论;ChatGPT[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13-0028-04作者简介:张英琪,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刘艳,通讯作者,博士,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神经认知语言学和外语教学。1研究背景《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深受国内外研究学者青睐。作为一部世纪著作,《红楼梦》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英译本也逐渐增多。在众多名家的英译本中,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本(以下简称“杨译”)和霍克斯、闵福德译本(以下简称“霍译”)尤为突出。除此之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翻译技术日趋成熟,ChatGPT的出现更是将智能翻译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鉴于此,本文在受众群体中进行《红楼梦》英译本接受度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杨译、霍译和ChatGPT译本究竟哪一个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机器翻译的接受度是否高于人工翻译?基于研究数据,本文采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对接受度高的译本进行分析,从而为中国古典名著的英译提供思路,为人工翻译提供借鉴。2理论框架2.1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彼得·纽马克(PeterNewmark)认为翻译界有关直译和意译的争论过于理想化,只考虑了翻译文本,没有考虑更深层次的东西,如翻译目的、目标读者群体特点和文本类型(如信息型、表达型和呼吁型)。Newmark(2001)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拓展了传统的直译和意译的概念,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2.2语义翻译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原义及作者的原意图,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形式,不倾向于将译文变为目的语情景下的文化产物。该方法未考虑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与感受,容易导致译文难以融入目的语语境之中,甚至产生歧义和前后矛盾等问题,从而不利于目的语受众对于原文的理解。2.3交际翻译交际翻译强调尽量使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