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第37卷第6期2024年3月Vol.37No.6March2024艺术科技进入新时期以来,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发凸显。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定居城镇,耕种劳作日益远离人们的生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家庭小型化趋势增强,家庭养老能力减退。粮食安全、食品健康、有机农作物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增速的放缓,工作学习压力的加大,使越来越多的人迫切寻求和自然的交互。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强调要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居住社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为我国发展基于园艺疗法的居住社区农作物景观营造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阐述园艺疗法、居住社区农作物景观的内涵,分析景观营造策略、景观营造手法和价值效益,提出基于园艺疗法的居住社区农作物景观营造的初步想法,以期探索一种能够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的城镇田园生活方式。1园艺疗法及居住社区农作物景观园艺疗法是指通过植物、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与植物相关的各种活动,维持和恢复人们身体与精神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1]。这种疗法不仅通过感官增强身体活力,还通过园艺活动维持和改善身体的基本机能。人与植物建立亲密关系,能达到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紧张、减轻疲劳、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成就感和满足感、肯定自我能力的目的[2,3]。园艺疗法的应用对象不仅局限于特定群体,还包括广大普通人群,如老年群体、高压精神人群及亚健康人群[4]。由于功效强且无副作用,园艺疗法被认为是解决老龄化、亚健康等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5,6]。居住社区农作物景观是指在城镇居住空间中,依据农作物生长规律和农耕文化资源,构建的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特色化景观。其结合一般景观设计和农作物景观设计,将参与、科普、休闲和娱乐等多种功能融合起来,使社区空间更具多样性和特色,增强居民的体验感和参与感。2基于园艺疗法的居住社区农作物景观营造策略2.1创建社区安全共享经济居住社区景观营造,安全是基本条件。在实施园艺疗法的农作物景观空间中,必须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在农作物种类的选择上,应尽量避免选择有毛、有毒、有刺、有飞絮、有刺激性气味的农作物。在人流密集的区域,需要保证场地的平整度和良好的排水条件,尽可能避免高差变化。在条件允许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