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第18期(总第816期)科学咨询·230·教育论坛在推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培明确思想政治学科一体性的概念,把教学质量作为基准,将课堂教学改革提上日程,把握学科之间层次连接,重点是在教学方面突出有效性,突出老师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各阶段思政课整体性发展[1]。一、明确“思政课一体化”概念政治课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提升在校学生思想道德觉悟,转变固有思想的重要环节。中小学名义上有差别的思政课有许多共同点:它们统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虽然学科阶段不同,但是在政治属性、立德树人以及培养出全方位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思想、政治、道德、法治等方面的培养上具有共同性;在书籍、基地、网上资源等可接触的载体方面具有相同性。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把中小学的思政课看成一个共同体来共同推进发展和建设[2]。(一)明确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新定位、新要求以往人们一般会认为思政课是大学课堂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在中小学阶段,人们一般称之为德育课。“中小学思政课”是个新命题,是把中小学的德育课也称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无疑是对中小学德育课有了新的定位、新的期许。这一新命题还强调了“中小学的思政课是基础也是根基,在中小学思政课的基础上实现循环式上升的重要理论”。这一新命题还要求中小学思政课在思想上、政治层面上、理论层面上都要有所提升。同时,强调“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革新,要在思想理论方面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这一谈话对思政课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二)把大中小学的思政课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部署“中小学思政课”的新命题在理论上实现了思政课向中小学的延展,同时也完善了思政课在中小学全阶段的整体部署。许多文件都明确要求对新形势下中小学思政课的课本编制、课程安排、设置及要实现的目标、教师队伍等方面重新进行编排,已实现思政课一体化的整体布局。在课本编制方面,要综合布局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主要目的是提升相关教材的政治科学层面、时代发展层面以及可接受等层面;在课程安排、设置及要实现的目标方面,依据“中小学思政课”这一新命题对中小学各阶段分别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新,增加具有新时期新时代特色的课程内容,使得一系列的课程更规范更系统,也使学科建设与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在教资队伍方面,给最为基础的中小学设置充足的专门的思政课教师,在大学课程设置专门的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