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024年第2期用好统编教材,落实课标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多次强调学习内容的真实、学习过程的真实、学习评价的真实等,强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周程勋老师在第四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师展示与观摩活动中执教的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课,很好地关注了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内化阅读策略,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精准拟定教学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融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一条一条进行训练,应该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习的内容,适时、适切地进行训练。教师应把握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要融为一体,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1]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其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键词是“恰当”。基本的阅读方法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本课的语文要素目标已经很清晰,但课文内容指向文化自信这一素养培养,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引领和点拨。周程勋老师根据学情,围绕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精准确立了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1.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选择适切材料,绘制私人定制路线图。2.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细读相关文本,完成爱心专属讲解词。3.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目标1和目标2根据课文学习提示拟定,目标3则充分彰显了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指向的是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三个目标既有层次,又有交融。目标1需要学生选用浏览、排除、提取关键信息、图文结合等方法,目标2则需选用细读、查资料等阅读方法,两个目标指向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运用阅读策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的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对阅读材料进行梳理、理解、运用,既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又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目标3将文本的育人价值明确化、最大化,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