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5期2023年10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Vol.37No.5Oct.,2023收稿日期:2023-03-28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801105,2017YFD0800705);生态环境部事业费项目第一作者:范振浩(199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壤碳汇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E-mail:zafu_fzh@163.com通信作者:卜元卿(1977—),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性与污染防控研究。E-mail:byq@nies.org刘娟(1978—),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碳汇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E-mail:liujuan@zafu.edu.cn江苏省种植业碳排放的测算及达峰分析范振浩1,邢巍巍2,卜元卿3,4,刘娟1(1.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杭州311300;2.大连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辽宁大连116000;3.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研究中心,南京210042;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摘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明确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模拟预测峰值,为促进江苏省农业低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农业物资投入和农田土壤利用2类碳源,采用IPCC碳排放系数法和清单法综合测算江苏省1990—2020年间种植业碳排放量,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分析,并根据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2021—2060年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20年江苏省种植业碳排放为1999.53万t,1990—2020年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然后趋于平稳的趋势;种植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农田土壤利用,农田土壤利用碳排放占比为77.73%~86.95%,农资投入碳排放占比为13.05%~22.27%;(2)化肥是农资投入碳排放源中最主要的排放源,其占比为69.15%~79.20%,其次是农药和农膜,农机、灌溉、翻耕占比均较低;(3)水稻是农田土壤利用排放源中最主要的排放源,其占农田土壤利用碳排放的79.76%~87.23%,其次是小麦和蔬菜,大豆、玉米、棉花占比均较低;(4)脱钩关系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表明随着种植业生产总值的提高,农业种植碳排放呈缓慢增长或递减的趋势;(5)分别以1990—2020(近30年)和1999—2020(近20年)年农业种植碳排放量数据为样本,预测2021—2060年江苏省农业种植碳排放呈持续增长趋势,2060年仍未达峰;以2010—2020(近10年)年农业种植碳排放量数据为样本预测,2021—2060年江苏省农业种植碳排放呈持续降低趋势,种植业碳排放已于2020年达到峰值,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在低碳绿色农业发展已初见成效。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