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y:TechniquesandApplications心理技术与应用2024,Vol.12,No.1,20-31201引言青少年正处于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阶段,是智力、自我同一性和人格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的“疾风骤雨期”,青少年抑郁因其高发性而尤为需要关注。抑郁是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张春阳等,2019)。2021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指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傅小兰等,2021)。由于青少年心理社会性功能尚未成熟,对外部压力或变化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一旦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干预和解决,很可能为之后心理疾病的产生埋下伏笔。因此,探索青少年抑郁的风险因子、形成机制和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国外许多研究已经证明,儿童期逆境与个体的抑郁存在相关,但儿童期逆境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较少。国内常用的相关变量包括儿童虐待和童年期创伤等,这几种变量概念不尽相同,而且通常都只研究了单一类型的逆境情况,缺少对多种不利童年经历累积影响的评估,相比之下,儿童期逆境涵盖的意义更加综合宽泛,也更加符合累积风险理论的观点(Cohenetal.,2019)。其次,目前绝大多数关于儿童期逆境的研究是针对成人样本的回溯性研究(代文武等,2022;张珊明等,2022),对青少年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青少年与成人很大的不同在于其逆境是持续存在的,不仅影响当下,而且具有进展性,因此对青少年儿童期逆境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最后,以往研究指儿童期逆境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欧阳靖雯周春燕李林黄海刘陈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研究院心理系,武汉430074)摘要为探讨儿童期逆境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儿童期逆境量表、青少年日常烦恼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对4639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中职学生的儿童期逆境得分显著高于普高学生;(2)普通初中学生抑郁得分最低,与普高、中职、职高学生相比均显著,职高学生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普高学生;(3)儿童期逆境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水平;(4)日常烦恼在儿童期逆境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5)儿童期逆境对青少年日常烦恼的影响受到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研究结果为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视角。关键词儿童期逆境;日常烦恼;核心自我评价;青少年;抑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