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6期总第104期疾病防控87羔羊痢疾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覃家悦(天峨县下老乡农业服务中心,广西天峨547300)摘要:羔羊痢疾是影响羊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与致死率高双重特点,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掌握羔羊痢疾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对防治羔羊痢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羔羊痢疾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羔羊痢疾;病因;防治作者简介:覃家悦(1985—),男,汉族,广西天峨人,本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技术应用与推广。羔羊痢疾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并且可能激发羊感染其他疾病,严重时会导致羔羊大规模死亡,不利于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养殖场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结合”的原则,规范化饲养管理,定期卫生消毒,切断传染源,做好羊只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羊群整体免疫水平,从而减少疫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1发病原因羔羊痢疾的产生有以下3个因素。一是羔羊痢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于冬、春季节。由于羔羊体质弱,在温度低、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体内肠道菌群容易出现混乱现象,进而发生羔羊痢疾[1]。二是饲养区内卫生较差,羊舍内温度低且潮湿,同时养殖人员不及时清理羊舍内的粪便或者杂物,为细菌滋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容易导致羔羊被感染,出现羔羊痢疾或其他疾病。最后,母羊营养摄入不足也会导致羔羊患病。母羊妊娠期间,胎儿通过母体摄入营养,科学、合理饲养的母羊所产羔羊体质强,不易患病;而当母羊在妊娠期摄入的营养较少时,会造成母羊妊娠阶段机体免疫水平下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降低母羊后期乳汁的品质,使所生羔羊体质弱,难以对肠道内混乱菌群作出相应的免疫而导致羔羊死亡。此外,B型魏氏梭菌会引发羔羊痢疾,也可能存在多种病菌混合感染的情况,如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与B型魏氏梭菌同时感染羔羊。如果当地养殖场内存在多种病菌规模流行并传播的情况下,会增加羔羊痢疾患病概率,同时羔羊的临床症状会更严重。2流行病学羔羊痢疾的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接触传播,主要以消化道传染为主,主要危害7日龄以下的羔羊,其中以2~3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并且羔羊在出生后没有做好脐带处理,断脐较短或没有做好消毒工作等,B型魏氏梭菌也会通过脐带或者黏膜组织进入体内,导致羔羊发病。此外,羔羊痢疾的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该病菌存在于土壤、粪便、污水、消化道等环境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