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施工测量的工作内容施工测量的方法平面控制测量原则:整体到局部程序:建立场区控制网→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测设建筑物主轴线→建筑物细部放样高程控制测量:水准测量1.建筑物细部点平面位置的测设子主题直角坐标法:施工控制网为方格网或轴线网时采用。极坐标法:适用于测设点靠近控制点,便于量距的地方。角度前方交会法:适用于不便量距或测设点远离控制点的地方。距离交会法方向线交会法2.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其中:H为已知点高程a为后视读数,即已知高程点A所立标杆的读数。b为前视读数,即未知高程点B所立标杆的读数。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变形测量类型沉降观测各类建筑沉降(应)场地沉降(宜)地基土分层沉降(宜)斜坡位移(宜)变形观测基坑及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周边环境变形观测基坑回弹观测(一级基坑)倾斜观测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裂缝观测建筑出现裂缝时精度等级及基准点精度等级(五级):四至二等基准点数量大于等于3个;一等、特等基准点水利大于等于4个基准点分为沉降基准点和位移基准点。沉降基准点之间应形成闭合环。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建筑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2~3根柱基上;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和纵横墙等的交接处两侧;对于宽度≥15m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框架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四角处及其中部位超高层建筑和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不宜少于2个,且对称布置。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周期和时间要求倾斜观测6.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实施安全预案,同时应提高观测频或地加观测内容:开始:基础完工后和地下室砌完后。过程中:每加高2~3层观测1次。停工:停工时和重新开时各测一次,期间每隔2~3个月测1次。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变形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邻近被保护对象的部位设点;观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侧边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垂直观测点宜共用同一点。基坑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围护墙的中间部位、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观测点间距20~60m,每侧边不应少于1个.根据倾斜速率每1~2月观测1次。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达到或超出预警值;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情况;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异常变形情况。常用工程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