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415022矿山井下钻眼爆破工作要求矿山井下钻眼爆破工作要求一、井巷掘进爆破要求(一)掏槽方式选择掏槽爆破时,是处于一个自由面的条件下,破碎岩石的条件困难,而掏槽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炮孔的爆破效果。因此,必须合理选择掏槽形式和装药量,使岩石完全破碎形成槽腔。掏槽的方式分为两类,即斜孔掏槽和直孔掏槽。1.斜孔掏槽(1)单向掏槽:由数个炮孔同一方向倾斜组成。适用于软岩或具有层、节理或软夹层的岩层中。(2)楔形掏槽:一般用2〜3对相向的斜孔组成,孔底相距0.2〜0.3m,炮孔与工作面夹角通常为60°〜75°,爆破后形成槽形的槽腔。适用于各种岩层,特别是中硬以上的稳定岩层。岩石特别坚硬难爆或孔深超过2m时,可增加2〜3对初始掏槽孔,形成双楔形。楔形掏槽炮眼布置(3)锥形掏槽:由数个向中心倾斜的炮孔组成,爆破后槽腔呈锥形。适用于f>8的坚韧岩石,主要用于井筒掘进。锥形掏槽炮眼布置(4)扇形掏槽:其特点是各掏槽孔的角度和深度不同,需用多段延期雷管,顺序起爆各掏槽孔,逐次加深槽腔。适用于煤层、半煤岩或有软夹层的岩石中。斜孔掏槽的优点是易将掏槽范围内的岩石向外抛出,所需的掏槽孔数目少。缺点是钻孔方向难以掌握,炮孔深度受巷道宽度和高度限制,碎石抛掷距离大。扇形掏槽炮眼布置2.直孔掏槽(1)缝隙掏槽:掏槽孔相互平行并处于同一平面内。炮孔数目为3〜7个,孔间距一般为8〜12cm,隔孔装药,装药孔同时起爆。适用于中硬以上、坚硬岩石或小断面巷道。(2)筒形掏槽:是应用最广的掏槽形式之一,按各种几何形状布置可形成角柱状或圆柱体槽腔。装药孔和空孔数目及其相互位置和间距根据岩石性质决定。空孔直径一般大于或等于装药孔直径。由于孔距对掏槽效果影响很大,应避免过大孔距造成冲炮现象,或因孔距过小造成装药受挤压拒爆。三角柱掏槽(3)螺旋掏槽:所有装药孔围绕空孔呈螺旋线布置,顺序从距空孔最近的装药孔起爆,使槽腔逐步扩大。当遇到特别难爆的岩石时可增加1〜2个空孔,有时将空孔加深300〜400mm并在孔底装入适量炸药最后起爆,以便于碎石抛出。螺旋掏槽(4)双螺旋掏槽:中心空孔一般采用大直径空孔或并靠贯通的小直径空孔,围绕空孔沿相对的两条螺旋线布置装药孔,其原理与螺旋掏槽相同。为保证钻孔规格常采用布孔样板确定孔位。适用于坚硬、密实岩石,无裂缝和层节理。直孔掏槽的优点是工作面布置方式简单,易实现钻孔机械化,炮孔利用率高,可通过调整药量实现中深孔爆破,爆堆集中。缺点是炮孔数目多,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