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风险,发现价值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1/73金融工程|专题报告2018年11月27日证券研究报告Table_TitleA股Alpha策略及产品回顾与展望——2018年金融工程年度报告Table_Summary报告摘要:量化产品2018回眸:新发规模同比稳定,存量指数增强基金发力2018年尽管指数下挫明显,但公募量化基金发行数量及规模并没有明显下滑。在公募对冲、主动量化基金规模下滑同时,指数增强基金规模逆势上升30.16%(55.31亿),其中大部分来自存量基金份额增长。此外,量化基金规模分布上仍存在“马太效应”,尤其是指数增强基金,平均规模5.68亿,中位数仅0.95亿。从侧面反映资金方更为偏爱历史业绩稳定的优秀产品。A股风格演变与现状:小盘风格迎考验,价值风格受热捧报告对传统因子进行系统测试,并分别从日历效应、市场情景、行业对比及历史风格复盘等不同角度对因子表现进行深入探讨,揭示A股主流风格的历史演变及轮动规律。2018年A股风格呈现如下规律:规模风格:“流通市值”因子历史IC为-3.4%,小盘显著占优。年初小盘股虽继续重演“春季躁动”,全年却不如大蓝筹,规模因子面临长期考验。价值风格:以“市净率”和“市息率”为代表的估值因子表现突出,长期IC分别约为3.3%和2%。前者近年来延续稳健表现,在周期行业中表现更为出色;后者则在熊市阶段中彰显配置价值,今年以来以其为核心策略的相关产品规模及业绩录得优异表现。股价风格:股价方面“超跌反转”依然是主流风格,“一个月股价反转”因子持续有效,其中第1、3季度个股短期反转效应更显著。Alpha策略从“迷茫”到“转型”:机构积极应对量化困境市场结构的变化及对冲工具的缺失,导致传统的中性策略难以开展,市场缺乏系统性机会,取而代之的是“一九”极端分化的结构性行情,面对量化困境,机构积极应对,从Alpha策略优化到产品布局都在尝试转型。策略上,机构逐渐重视“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低相关度的多品种或多策略来分散产品风险;注重风格及策略的灵活性,寻找新环境下有效的策略模式;探索大数据等Alpha源,引入AI等新技术构造多样化策略。产品上,主动量化及指数增强成为公募机构布局的首要选择。部分机构在策略产品设计过程中,主动加入了对特定风格或行业进行拆解并主动暴露敞口以追求更高的Alpha空间,围绕一系列特征鲜明且具有差异化的策略,布局SmartBeta产品。核心风险本模型采用量化方法对各类风格历史表现进行统计回测,并构建相关的多因子策略,不一定具有严格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