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28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情绪调适及其策略研究*王馨峤丁晓蔚刘京旸郭紫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102206)【摘要】本研究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针对北京市大学生在志愿活动中遭遇的情绪困境问题,探究其情绪调适现状及其策略应用,在表层扮演、深层扮演、真实表达等经典情绪调适策略基础上,提出了人际交往策略;发现志愿组织保障机制对于解决志愿者情绪困境有重要作用,针对志愿组织的保障建议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推进。【关键词】情绪调试策略;人际交往策略;大学生志愿者;保障机制一、引言《2015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大学生每年都参与公益活动,是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1)》指出,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仍缺乏基础保障与认可。由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常被滥用,志愿组织提供优待等政策难以实现,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不到位及志愿服务权益保障认知缺失(马骥、张钊,2023),高校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常产生诸多消极情绪(赵凯鹏、许璐雅,2019),与其原有的热情、自豪感等积极情绪形成冲突,导致情绪困境,因此需要调适情绪,即为了做出公众可见的面部表情或身体表现而管理情绪(Hochschild,1983)。其经典策略(Ashforth&Humphrey,1993;Hochschild,1983)包括表层扮演(改变表面行为、抑制真实情绪、虚假表达所需情绪等),深层扮演(反思、移情、自我劝慰等)和真实表达(直接表达实际情绪)。但经典的情绪调适策略有时无法解决情绪困境根源,而采取行动寻求群体支持的行为表达策略往往更行之有效(Dingetal.,2022;丁晓蔚,2022)。因此,我们的研究问题是:大学生志愿者如何进行情绪调适?其有效情绪调适策略是什么?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调查法获取和分析研究对象在志愿服务中情绪困境的现状、运用情绪调适策略的特点,通过访谈法深入追问其中原因和效果,旨在以混合研究法深究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的情绪困境,概括其情绪调适策略,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首先,本研究的线上调查问卷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者自身志愿服务经验设计而成,共回收有效问卷297份。由表1可知,问卷调查样本的性别、年龄、志愿类型等方面基本可以反映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现状。而后,研究者还征得9位大学生志愿者(见表2)同意进行了深度访谈,以使问卷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与访谈资料的文本分析形成研究资料的三角验证;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