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年第33卷第4期JournalofShanxiHealthVocationalCollege灾ol.33No.42023化疗在结直肠癌手术与非手术患者的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发现耐药成为影响患者化疗效果、预后的重要问题,引起了临床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化疗药物作用机制、耐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从基因层面揭示了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敏感性改变的关系咱1袁2暂。故药物敏感基因检测应运而生,发现了多种可用于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靶标的敏感基因,为结直肠癌耐药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1铂类药物敏感性基因检测铂类药物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一线药物,以Pt-DNA加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的机制实现治疗作用咱3暂。铂类药物对肿瘤细胞产生的该种损伤能够由DNA修复途径实现修复,进而对铂类药物的治疗作用产生影响。在一项关于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1(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多研究结果统计(共19片篇、2382例患者)中发现,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多态性在显性、共显性遗传模型下与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铂类化疗的敏感性有关,携带该基因位点的GG基因型患者相比于AG基因型、AA基因型患者从铂类药物中的获益更大。Rao等在研究中报道,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RCC1)基因影响着结直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治疗的敏感性,ERCC1rs11615基因点位C/C或C/T基因型降低了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治疗的药物敏感性。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P1(GSTP1)能够结合亲电子细胞毒药物,提高亲电子细胞毒药物水溶性,对化疗药物的代谢进行调控。据相关研究发现,llel05Val点位多态性对GSTP1的酶稳定性与催化活性产生影响,其中基因型AG、GG是患者奥沙利铂化疗效果的有利因素,由于突变后减弱了奥沙利铂代谢的排出,使得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咱4暂。管冰杰咱5暂等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miR)-17-92a-1基因簇宿主基因(MIR17HG)高表达状态下能够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使得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产生耐药性。张琳咱6暂等通过研究发现泛素特异性肽酶22(USP22)水平的上调可造成结直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产生耐药性,主要通过调控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形成。2氟尿嘧啶类药物敏感性基因检测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抗代谢,结直肠癌患者使用氟尿嘧啶类药物后,该类药物在细胞内转化为有效的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对细胞内胸苷酸合成酶(TS)转化脱氧核糖尿苷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