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基金课题频繁的灾难诞生了题材丰富、数量众多的灾难文学。灾难发生之后,灾难文学作品应声而动,然而媒体报道的重点、群众关注的焦点、文学表现的亮点逐渐呈现出从受难者向救难者转移的趋势,对承受灾难的主体——受难者的关注度降低。这也反映出我国当代灾难文学的不足,即数量众多的灾难文学作品呈现出浅表性特点。“许多作品只是一味地展览灾害中的苦难,歌颂各路救援英雄,书写多难兴邦的国家形象,这与古代的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神话所形成的英雄救灾模式没有本质区别。灾难文学除了书写悲天悯人的情怀、英雄主义的颂歌以及国族的认同之外,好像就没有什么可以去思考和表达的了。”[1]经过时间沉淀和深刻思考后形成的灾难文学作品极少,这造成了灾难文学灾难意蕴与精神深度的欠缺。现阶段灾难文学还停留在纪实作品和直接抒情的阶段,没有进一步挖掘人类面对灾难的精神世界及伦理思考。灾难文学想要丰富作品意蕴,发掘更深刻的意义,必须突破对灾难浅表层次的书写,直面可怖的灾难与面临重重困难的受难者,不再将灾难符号化、数字化,而是在展现真实灾难情景的基础上,不断挖掘灾难重压下生命的价值与人性的力量。这也是建构受难者英雄形象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整理划分受难者和救难英雄形象的基础上,着重建构灾难文学中受难者的英雄形象。1…灾难文学中英雄的定义英雄一直是文学书写的主题,是叙事中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核心力量,而灾难文学作品对英雄的歌颂往往集中在救难者身上。的确,舍己为人的救难者本身就拥有鲜明的英雄底色,凸显他们无疑具有正面意义。但是,灾难文学如果只停留在歌颂救难英雄上,就很难开发出更深广的意义空间。灾难中的受难者并不是只能处于被同情、被援助、被怜悯的位置上,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受难者中同样存在英雄形象。尽管身处灾难中的他们或许没有力量去拯救他人和社会,但坚强乐观地面对灾难的态度与不轻言放弃的精神等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生命力。这种力量也很能感染人,具有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对受难者与灾难本身的关注,能让读者充分感受到生命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的顽强和坚韧,体会灾难中受难者求生的本能,进而思考生命价值与自我存在。灾难文学中的英雄形象研究李雅舟,陆王妤佳,张丁睿(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摘要:目的:第一,梳理界定相关概念范围,提供灾难文学研究新视角。文章从“人”这一元素入手,提供了一个基于人的行为模式及心理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