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Feb.2024·中国科技信息2024年第4期科技工作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对搜集的志愿诉求根据区域、类型、轻重缓急等派送给合适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促进了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四)志愿服务评价和考核更加客观对于志愿者考核,基于志愿者个人应用端,通过前端人脸识别、地理定位、二维码扫描,后端多用户信息复核、异常数据报警等技术,准确记录志愿服务时长,作为考核主要依据。在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被服务者通过扫描志愿服务承诺书的二维码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进行评价。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评价处理和分析,得到对于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体较为客观的评价。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广大网民对于志愿服务关注和讨论所形成的舆论压力也促进志愿服务考核公开、公正。数字中国背景下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一)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有待完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之处有:首先,志愿资源的对接仍有错位。志愿需求和志愿者个人信息等缺乏严格考证,存在虚报现象,不能准确为志愿者匹配合适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项目信息也有待完善,企业等社会捐赠者通过目前呈现的项目信息难以完成全流程的资源对接,对志愿团体和志愿项目的捐赠仍主要在线下进行。其次,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研究培训模块学习资源不够丰富,志愿服务培训仍主要是线下培训,造成资源浪费。最后,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信息地整合与共享不充分。“信息孤岛”使不同地区和不同组织的平台间的数据不能完全畅通。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体在不同平台重复注册,存在信息交叉和重复问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存在技术瓶颈,计算机科学中通行的分布式系统CAP定理,认为分布式系统无法同时确保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忍性。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也遵循这一定理,即志愿服务信息的处理效率、信息量和可信度中某一项指标提高必定导致其他指标降低。现有信息系统多以压缩信息量和减少佐证材料的方式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二是资金不足,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和维护成本高、更迭快,使投资者更愿意将资源投入志愿服务实践当中,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和升级缓慢。(二)志愿服务法治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缺乏志愿服务全国立法,中央和地方虽然陆续出台了《志愿者服务条例》。但国家层面的《志愿服务条例》数字中国背景下志愿服务的优化路径王悦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志愿服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条例》中将志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