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卷第2期2011年03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IT(SOCIALSCIENCESEDITION)�Vo.l13No.2�Mar.,2011��������收稿日期:2011-03-20��作者简介:叶林(1963-),男,天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商法、公司法、证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研究。预付式消费合同的法律管制叶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摘�要:预付式消费作为新型消费形式,既有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内在缺陷。在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向企业提供了长期信用,却难以进行自我救济,容易造成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仅凭事后救济,不足以妥善保护消费者利益,必须在预付式消费的提前申报、销售收入第三方控制、消费合同强制条款、消费合同担保以及营业转让等方面,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的事前控制。��关键词:预付式消费;消费者保护;消费卡;资金安全;法律控制��中图分类号:DF5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1971(2011)02-0032-06��在日常生活中,从美容美发、保健健身、汽车美容和汽车加油,到消费者购置大件商品,随处可见消费卡的身影。普通企业发行了名目繁多的消费卡,煤电暖气等公用服务商也热衷于发行消费卡。持卡消费不仅成为时尚的消费方式,甚至成为某种身份象征。对于消费卡现象,有人认为它有助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主张鼓励乃至发展消费卡消费,有些媒体正面报道了消费卡拉动消费的新闻。然而,随着消费卡消费日渐兴盛,相关消费纠纷随之出现。多数学者提出要警惕消费卡消费带来的负面问题,少数学者甚至认为消费卡就是�圈钱卡�或�吞钱卡�。面对消费者不断的投诉,各地消费者协会不断提出消费卡消费的警示,主张加强对消费卡发行和使用的监管。我国自2010年开始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小组专家已建议就预付式消费作出专门规定。��一、预付式消费卡的发展现状��消费卡消费也称预付式消费,是消费者在企业(即经营者或商家)处预先存储一定款项,在消费者获得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后,企业有权直接从预存的款项中扣除相应金额的协议。我国很早就出现了消费者预付款项、未来消费的做法。城市居民预定早餐牛奶和报纸等,是预付式消费的雏形。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国营或集体企业发行�点心券�、�汤圆券�等,也是带有预付式消费特点的。最近十余年间,预付式消费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已成为重要的新型消费形式。��1.预付式消费领域逐渐拓宽��在我国,早期预付式消费主要出现在少数领域中,当今预付式消费已深入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