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杂志·2011年第1期囯外法学作者简介:让·米歇尔·布律格耶尔(Jean-MichelBruguiere)系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教授、知识产权教学和研究中心(CUER-PI)主任。肖芳(1979-),女,汉族,湖北仙桃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王轶(1972-),男,蒙古族,河南南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①Cass.civ.25juin1902DP1903,1,p.5concl.BaudoinetnoteColin.②2E.-HPerreau,《论人格权》,RTDCiv1909p.501.③确实存在早期的例子。在美国也是如此,DamuelD.Warren和Louis.D.Brandeis曾最早在1890年于《哈佛法律评论》杂志上发表文章论述“隐私权”的概念。对于这些早期的理论,参见B.Beignier:《人格权》,《Que-sais-je》1992p.46ets。关于所有有关法院判决的介绍,参见R.Lindon:《人格权》,Dalloz1974。④关于德国,请参见1949年德国《基本法》(第2条);关于瑞士,请参见瑞士联邦法院1954年3月25日的一项判决。编者按:设置“国外法学”栏目,介绍国外法学研究最新成果,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法治文明成果。同时,促使《法学杂志》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期待中外法学家撰写选题现实、理论深刻、有学术品位、文字简洁明快的稿件,共同努力把“国外法学”办成具有时代特色,读者、作者喜爱的品牌栏目。人格权与民法典———人格权的概念和范围PersonalRightsAndCivilCode让·米歇尔·布律格耶尔肖芳译王轶点评内容提要:《法国民法典》中的人格权制度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本文作者介绍了《法国民法典》中现有的人格权家族,并构建了理想的人格权框架。作者认为,人格权是一项民事权利而不是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法律赋予人的权利,而不是法律规定的制度。关键词:法国民法典人格权民事权一、人格权的概念和范围我们说“人格权”的时候是指的什么?这个词涵盖的是《法国民法典》里的哪些领域?我们将会看到,这两个问题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对这一概念的一个严格限制性界定将会导致对人格权的范围界定比较有限。相反,一个过于广泛的范围也会导致对概念的界定更加严格。在《法国民法典》中,我们将会发现,人格权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非常不协调的,这导致我们不得不对该概念予以更加严格的界定。但是最先还是让我们说明这个人格权的概念是如何出现在《法国民法典》中的吧。(一)人格权概念的出现及原因人格权的说法既曾在法院的判决中出现,也曾在学说中出现,但是这个说法在《法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