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学术与法学期刊———《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创刊20年暨出版100期座谈会观点撷要专家学者: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英辉: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建成: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黎宏: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旭东: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根林:《中外法学》主编、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海定:《法学研究》编辑、副研究员白岫云:《中国法学》副编审刘计划:《法学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建波:《人民检察》主编单民:《中国刑事法杂志》副主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王春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政法室副主任邓思清: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学术部主任詹复亮: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案件指导处处长邹开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孙春雨: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研究室主任刘中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韩大元:沟通检察与学术,关注检察制度与实践的宪法学研究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对《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创刊20年暨出版100期表示祝贺。借此机会,特别感谢《学报》为学术界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其次,谈一谈《学报》的特色和贡献。在中国众多的法学刊物中,《学报》的特色和贡献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专业性。20年来这个学术刊物始终坚持它的专业学术立场,发出专业学术的声音。一个刊物能够坚持它的专业精神是不容易的。第二,实践性。《学报》有很多的论文和栏目所面对的问题,就是中国法治中的真实问题。《学报》不回避中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发现和分析问题,并以独特的视角提出专业的解决方案。这种问题意识、研究精神、实践品质是《学报》二十年来茁壮成长,并得以枝繁叶茂的根基所在。第三,指导性。《学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这就强调了它对检察业务的主导性。刊物当中有一些论文是纯理论的,但是它要结合检察实践。有一些论文针对检察实践中的问题,但它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这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性作用。这种实践与理论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的特色使得《学报》在诸多法学刊物中独树一帜。第四,学术性。这个刊物虽然带有一定的检察机关刊物的性质,但它的核心价值理念依然是围绕并追求学术而展开。无论是从论文还是从栏目设计都可以看出它对学术性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