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李德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数列的概念与表示(二)教材分析1.教材来源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数列》2.地位与作用“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主要涉及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通项公式、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是一种离散型函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学习数列对深化函数的学习有着积极地意义,数列是以后学习极限的基础,因此,数列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三)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本课是概念起始课.2.认知障碍:通过实例概念抽象数学概念.(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与数列的表示方法.②掌握数列的分类.③掌握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及其应用,能够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3.素养目标:让学生在共同探索活动中,激发求知欲望,体验成功.(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列的有关概念与数列的表示方法2.难点:数列的函数特征(六)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呈现阶段、探索与发现阶段、应用知识阶段(七)课前准备多媒体(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新课引入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在沙滩上研究数学问题.他们研究数的概念时,喜通过古代数学文化的情景,引导学生欢把数描绘成沙滩上的小石子,小石子能够摆成不同的几何图形,于是就产生一系列的形数.毕达哥拉斯发现,当小石子的数目是1,3,6,10等数时,小石子都能摆成正三角形,如图1.他把这些数叫作三角形数;当小石子的数目是1,4,9,16等数时,小石子都能摆成正方形,如图2.他把这些数叫作正方形数,等等.每一系列有形状的数按顺序排列出来就称为数列.那么数列的有关概念是什么?运用数学眼光,分析问题,进行数学分析。教学环节:新知探究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王芳从一岁到17岁,每年生日那天测量身高,将这些身高数据(单位:厘米)依次排成一列数:75,87,96,103,110,116,120,128,138,145,153,158,160,162,163,165,168①记王芳第i岁的身高为hi,那么h1=75,h2=87,…,h17=168.我们发现hi中的i反映了身高按岁数从1到17的顺序排列时的确定位置,即h1=75是排在第1位的数,h2=87是排在第2位的数…,h17=168是排在第思考:你能仿照上面①②的叙述,说明③也是具有确定顺序的一列数吗?①②③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通过具体问题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