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新教材数学研修班训练营专家引领•名校参与•名师共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与作者共同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2课时:充要条件5.1教学内容充要条件的意义,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5.2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发展数学抽象素养;(2)初步使用常用逻辑用语进行数学表达、论证和交流,提升逻辑推理素养.5.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充要条件的意义;教学难点: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5.4教学过程设计问题1:阅读教科书第20页“思考”、判断其中所举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一)概念的引入师生活动:学生判断命题(1)——(4)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可以选择以下问题进行追问。追问:(1)每个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2)哪些命题中,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q的必要条件?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订正,并给出充要条件的定义。设计通图,从学生熟悉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引入充要条件(二)概念的形成问题2:(1)在教科书20页的“思考”所举出的命题中,那些命题中的p与q互为充要条件。条件?(2)如何判断p是q的充要条件?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出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将判断p是否为q充要条件的问题转化为判断命题“若p,则q”及其逆命题“若q,则p”的真假的问题。例1下列各题中,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1)p: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3)p:xy>0,q:x>0,y>0;(4)p: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q:a+b+c=0师生活动:学生判断,教师给出解答示范。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数学命题,说明p对于g的充分性和p对于q的必要性之间的关第2页共4页新教材数学研修班训练营专家引领•名校参与•名师共创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与作者共同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系。理解p为q的充要条件就是“若p,则q”和“若q,则p”都为真命题,而这也是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三)概念的深化问题3:(1)若p⇒q,则p为q的充要条件,p唯一吗?请举例说明。(2)我们已经知道判定定理和充分条件的关系,性质定理和必要条件的关系,那么,充要条和什么有关系呢?结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例,讨论交流。教师选取学生的举例板书,引导学生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