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课时1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1.认识地表喀斯特地貌及地下喀斯特地貌。2.认识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3.了解主要喀斯特地貌及河流地貌的特征与成因。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3.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形态特征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洼地面积较大,底部平坦峰丛、峰林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孤峰、残丘孤立的小型锥状(2)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形态特征溶洞常常呈层状分布石钟乳、石幔、石帘从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笋从溶洞底部向上发育石柱石钟乳和石笋连接判断1.喀斯特地貌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地区。(√)2.孤峰是从峰林发育而来的。(√)3.溶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地表平坦,易于通行。(×)4.坝子农业分布在溶沟中。(×)二、河流地貌1.河谷地貌(1)位置:河流流经的山区。(2)成因: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V”形河谷。(3)形态特点:“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2.冲积平原(1)位置: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2)成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的。(3)形态特点: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3.河曲(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2)形态特点:河道呈“S”形。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4.三角洲(1)位置:河流入海或入湖处的河口段。(2)成因:泥沙淤积形成。(3)形态特点:形态多种多样,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由河口向海变细。判断1.河流上游河谷呈“U”形。(×)2.河流冲积平原多位于河流上游。(×)3.中下游河谷多呈槽形。(√)4.一般情况下,越向河流下游,沉积物颗粒越细。(√)5.河曲只有平原地区才会出现。(×)探究点一喀斯特地貌1.读图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答案峰林溶蚀洼地地下河2.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