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0冲积平原的形成1.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而成。2.冲积平原类型类型位置形成山前冲积平原山前由几条河流的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一般位于凸岸,洪水季节被淹没,枯水季节出露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向海洋一侧扩展发展而成1.河流堆积地貌必要条件(1)堆积物: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物(存在颗粒大小差异)。(2)流速减缓:地势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3)沉积环境:可供沉积的空间、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2.常见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貌形成洪积—冲积平原①河流上游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②河水或季节性的洪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降低;③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④洪(冲)积扇扩大并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河流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季节性出露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1)形成:河流中上游泥沙来源丰富;河流入海(湖)口处地形坡度变缓,加上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2)变化:①无三角洲形成:泥沙、沉积环境(沉积空间:河流入海处地势陡峻;海水运动:洋流等带走泥沙;地壳沉降)。②三角洲面积增大或减小:泥沙来源变化,海平面变化(海退时,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大,导致三角洲面积增大;海进时,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小,三角洲面积减小)3.河流冲淤原理(1)冲淤原理的理解和应用①淤积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②冲刷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降低。③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往往“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④应用:河口区域,河流和潮汐(海浪)共同影响,河海作用强弱“此消彼长”,会引起海岸线的进退变化。(2)影响冲淤的因素(2021·全国文综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