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知识梳理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梳理】一、黄土高原范围: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土地开发利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横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南、陕西、山西七省区。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形成原因---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的成因----风力堆积作用二、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3.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使生态环境脆弱。(平原向山地高原、湿润区向干旱区、森林向草原、农业去向牧区的过渡)②土壤质地特殊性:黄土土质疏松,遇水易分解;③降水集中性: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④坡度较陡,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泥石流加剧水土流失。⑤植被稀疏⑥自然灾害频繁2.人为因素(主要):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和露天开矿)、无计划地修路、修窑洞等工程活动②破坏植被: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毁林开荒、营造宫殿、战争、森林火灾等四、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1.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心是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2.基本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煤区土地复垦工作,注重小流域的综合治理。3.具体措施:位置措施功能工程措施沟谷两侧的坡地坡面上打抗滑桩防止山体滑坡开建与等高线平行的引流渠减少坡面径流挖水平沟坡面径流转为地下径流建鱼鳞坑蓄水并护坡沟谷中修建淤地坝形成小水库以保土蓄水修拦沙坝、谷坊坝阻止沙石向下游流失生物措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种草和退耕还林还草削弱暴雨和径流对地表的侵蚀,同时通过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提高表土的抗蚀能力农业技术措施塬面较陡山坡发展林草业保塬护坡山下缓坡和沟谷种植业提高土壤的固结力,减轻水土流失耕作区间作套种、高沟垄作、水平阶种植,采用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以及喷灌、滴灌等增强耕地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五、其他脆弱区的生态问题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