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历史文化街区是一种能够唤起人们集体记忆的实物形式,是可供人们连续记录城市历史文化特征的最直接内容[1]。然而,作为街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却常常被忽视,其形态面貌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具体化和理性化,在历史文化街区中显得格格不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设施展现着它所在区域独特的历史韵味,同时是城市历史特色的延伸,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地域文化,是历史再现的表达方式,有利于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和地域归属感。因此,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进行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历史文化街区焕发生机,在不经意间实现人与历史的对话,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一、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概述(一)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广义内涵是指人类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一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发展和升华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能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也能反映当地经济、价值观念、艺术水平、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内容[2]。受形势、政策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地域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四大特征:地域性、广泛性、长期性和发展性[3]。其中,地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地域性。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精神文化[4]。(二)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是指在特定功能区块内,在街角、广场、建筑、绿化等区域内设置以满足公众使用需求,同时兼具功能性、文化性、历史性、地域性等一系列特点的公共设施。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既具有基本实用功能,能优化自然环境,又能满足人们在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使用需要,同时还能传承和弘扬城市文化,使公共设施具有地域特色,增强居民文化归属感。二、地域文化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的现实困境(一)地域识别性较弱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设施不能单独存在,必须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及地方特色文化,形成符合当地文化特征的公共设施。但目前的历史文化街区公共设施设计大多注重功能性和环境美化作用,在体现地域特色方面存在不足,对地域文化元素的挖掘整理不够深入,表现出千篇一律的景象。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对本土文化资源的认识,缺乏系统盘点,导致地域文化仍然停留在抽象的概念阶段,无法转化为具体的、可视化的公共设施。这样,人文社会环境应具有的文化感与时代性在日益统一与雷同的趋势中逐渐淡化。(二)设计缺乏统一连贯性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浓郁的传统生活气息,传统环境也相对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