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知道民法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事司法活动必须维护公序良俗,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2.领会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活动、民事司法工作中的作用,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五大发展理念在民法中的体现,提高法治意识,把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落到实处。1.列举社会生活中体现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具体事例,体会民法的重要性。2.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理解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之间的关系。3.遵循民法典确立的基本原则,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维护公序良俗。知识点01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1)含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作用: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通过: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2)构成: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3)重要性:①这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②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碑意义。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3.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要素。(3)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①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4)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①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②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4.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