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管理学基础》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及其它财经类专业的必修及核心课程,它是以工商企业等组织的基层管理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而设置的。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先导地位,属于基础层面课程。它为后续的专业层面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生产运营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和应用层面的课程(《ERP沙盘实训》《模拟企业管理综合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等)奠定基础和提供支撑。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为学生能胜任组织基层管理工作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管理的重要性;理解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阐述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概括古典、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程序、方法。能对组织活动及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能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社会调查、迁移能力;能对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归纳和总结。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感性、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高度的事业心、较高的思想境界与品德情操、主动,踏实,积极地工作作风。三、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就业于基层管理工作岗位的需要,确立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行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整个课程设计为认知管理、模拟管理、实践管理三个环节,无论是那一个环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都强调通过行动去完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以“任务”为归属点,课程以管理公司业务活动和资源,以及管理项目任务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情境及子情境,每一个情境及子情境就是一项学习(工作)任务,其设计突出了关键知识点、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应用与表现,学生在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训练各种能力,修练职业素质;通过学习(工作)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以及学习成果的迁移和应用。四、情境设计(一)设计线索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篇和实务篇两个部分,针对基础部分的教学,设计了“认知管理”学习情境以及“认知管理工作”、“认知管理理论”两个子情境,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访问企业,以及在管理实训室体验管理工作,从而使学生对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初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