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活动】某办公家具公司,其两种主要产品(即企业要出厂的最终产品)是办公用椅A和B,它们的需求大致稳定:产品A每周需30个,产品B每周需20个。这两种产品都需要用到一种支架部件C。因此,对C的平均需求量是每周50个。A和B的装配期是1周。图12-6是办公椅A和B的主生产计划表格以及部件C的库存记录表格(尚未完成)。这种表格没有标准格式,该例所用的是一种常用格式。如图12-6所示,在这种格式中,左上方通常要标出产品名称及其性质(如图12-6中,表明C是支架部件),右上方表示计划因子,通常包括三项:生产批量、生产周期和安全库存量。在本例中,C的批量是230个,生产周期为2周,安全库存量为50个。这些计划因子的量都需要预先选定。当这些值发生变化以后,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更新库存记录。下面首先来看库存记录的内容和确定方法。部分完成的部件C的MRP库存记录(1)粗需求量。上例中未来8周的粗需求量如图12-6所示。其需求量是根据C的最终产品A和B的主生产计划所决定的,但有时候需要加上一些作为配件(更换件)使用的量。对C的需求之所以比MPS中A、B的时间提前1周,是因为MPS中所表示的各周的量实际上是指当周应该完成的量。但由于生产或装配是需要一个周期的,因此该生产指令的发出必须给出这部分时间的提前量。在该例中第2周需150个A,其装配周期为1周,故第1周应发出生产订单,开始装配。图中的第2个表格表示的是考虑了生产周期之后,MPS生产订单发出的时间和生产量。同样,MRP库存记录中粗需求的需要量是指当周应准备好的量,例如,为了在第2周装完150个A,第1周必须准备好150个C。(2)预计入库量(SR)。它是指订单已发出,但货尚未收到的量。对于外购件,它可能处于几种状态之一:买方刚发出订单,供应商正在加工;正在从供应商至买方的途中;已到买方、买方正在验货等。对于自加工件,它可能的状态包括:正在生产现场被加工;等待他的原材料和零件的到达;正在机床前排队等待加工;正从一个工序移至下一个工序等。上例中第1周需150个C,其生产周期为2周,故至少在2周之前已发出了该生产的订单,但通常不会比提前2周更早地发出订单。(3)现有库存量(POH)。其概念与MPS中的概念相同,指每周需求被满足之后手头仍有的库存量。该记录随着每周进货或出货的情况而更新,未来各周的POH可通过计算得出。其计算公式为:式中,It-----t周末的POH;It-1-----t-1周末的POH;SRt-----t周的预计入库量;PRt-----t周的计划订货入库量;G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