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今古文创自由与命运的诗——浅析《原野》的戏剧情境设置◎胡冰洁(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61)在20世纪30年代末《原野》上映时,反响平平,甚至有人认为曹禺根本不懂农村生活,把农民的斗争描写得这样黑暗,真正的恶霸焦阎王甚至在开场前就已经去世了,那些舞台上的表现主义方法在当时不被观众们接受。然而细究之下,《原野》的戏剧冲突是非常激烈的,不仅有人物之间的冲突,也有人物内心的冲突,各种意象也有深刻的象征色彩,共同营构出激烈的戏剧情境。谭霈生先生曾提道:“戏剧情境主要包含这样一些因素:具体的环境,诸如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特定的情况——事件;特定的人物关系。”①环境与事件、人物这三者相互联系,构成了戏剧情境。黑格尔认为,要想创造出符合艺术理想的形象,必然要将人物置于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关系,进而引起主体内心的心境变化和情欲起伏。戏剧情境会对剧中人物关系和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原野》的戏剧情境设置更是将故事推向了高潮。《原野》围绕着仇虎复仇故事展开,讲述了仇虎对归来后对焦家的报复,以仇虎复仇的决心、复仇的行动、复仇的结果来组织情节,交叉引出焦母与金子、仇虎之间的冲突和仇虎、金子、焦大星之间的冲突,但曹禺并没有纠结在代际之间的复仇,直接描写农民对恶霸的斗争,而是把人物置身于极端的充满象征性的环境下,通过表现主义的手法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精神冲突,以及黑暗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下文将从情境中的时空设置与先行事件、情境中的人物与冲突、情境中的意象设置这三个方面探究分析《原野》的情境设置。【摘要】1937年,继《日出》之后,二十七岁的曹禺又写成了《原野》,题材也从家庭、社会转向了广阔的农村,但同样包含对命运和人性的深入思考,在中国戏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原野》采取的仍然是戏剧式结构,同时也融合了西方表现主义的方式,把梦幻和各种阴森的意象结合起来,探究极端环境下人物的心理变化,以一个极端的复仇故事展现出了复杂的人性冲突和黑暗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原野》的戏剧情境设置较之《雷雨》和《日出》有很大突破,虚与实相结合,人物塑造和戏剧性冲突都非常激烈。【关键词】原野;曹禺;戏剧性;情境【中图分类号】J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6-0074-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6.023一、火星——情境时空设置与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