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施乐公司:标杆管理的先驱和倡导者标杆管理(Benchmarking)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方法。是基于环境分析的一个特殊应用。标杆管理在实际运用中,首先分析并识别不同领域内的卓越企业(竞争对手或非竞争对手),即标杆企业所采用的方法,参照或复制该做法,以提高企业在产品或服务方面的品质,缩小该企业与标杆企业之间的差异。因此,标杆管理的方法适合于行业中的后进企业,对于领先企业则不甚可取。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得到了广泛采用,如今不少著名企业,如西北航空、杜邦、美国铝业公司、福特、柯达和摩托罗拉等,为提高品质而采用标杆管理的做法。在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的运动中,首先在1979年开辟标杆管理先河的是施乐公司。1976年以后,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垄断地位的施乐公司遇到了全方位挑战。佳能、NEC等公司以施乐的成本价销售产品且能够获利,产品开发周期、开发人员也分别比施乐短或少50%,施乐的市场份额一下子从82%直线下降到了35%。面对竞争威胁,施乐公司最先发起向日本企业学习的运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标杆管理。施乐公司首先确立自己需要标杆化的方面——物流配送部,然后将比恩公司的仓库管理作为自己的标杆对象。据施乐高层人员称,他们从比恩公司学到的东西使有关部门的生产率提高了3%-5%,总效率提高了10%。施乐公司还选择了其他一些公司作为标杆学习对象:订单处理和应收程序以美国快运为标杆;条形码处理以西屋公司为标杆;自动化库存以美国医院供应公司为标杆。通过全方位的集中分析比较,施乐弄清了这些公司的运作机理,找出了与佳能等主要对手的差距,全面调整了经营战略、战术,改进了业务流程,很快收到了成效,把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夺了回来。资料来源:新华网,《施乐:标杆管理的先驱和倡导者》,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03-02/27/content_748472.htm,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