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271第2章农业政策分析框架本章学习目标理解政策概念、构成、特征、类型以及形成机制;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前提条件和局限性;了解农业政策的目标及其历史沿革、演变规律;了解政策分析方法的内涵和具体模型。25/1/272本章结构第一节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第四节中国农业政策的目标沿革、现状与发展第五节进一步导读25/1/273第一节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政策体系的构成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设计政策实施条件政策实施手段25/1/274第一节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政策的特征政治性阶段性实践性强制性政策效果的复杂性群众性25/1/275第一节政策体系与形成机制政策的形成机制理论层面上的政策设计应遵循的技术路线实践层面的政策理念和政策措施的形成过程25/1/276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失灵”是政策产生与存在的基本依据公共产品外部性自然垄断风险和不确定性失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25/1/277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福利分配的公平性是政策的首要目标福利经济学理论的有关理论观点福利经济学理论的有关政策涵义25/1/278第二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失灵”指出政策的局限性公共选择理论非市场失灵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25/1/279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农业政策的内涵经济政策属性社会政策属性生态环境政策的属性能否满足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决定农业政策成败的关键因素25/1/2710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农业政策主要类型农业政策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根据政府对农业实施干预的领域将农业政策划分为制度框架性政策、重要农业生产要素政策、结构政策、价格与市场支持政策、服务支持政策、规范管理政策和农业对外政策在上述基础上,再细分为农业土地政策、农业组织化政策、食物政策与食物安全政策;农业劳动力政策和农业金融政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政策、农村扶贫政策;农业价格政策、农业税收与补贴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农业教育与科研政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农业对外开放政策25/1/2711第三节农业政策的内涵、类型和主要分析方法农业政策分析方法制度主义模型理性主义模型有限理性模型渐进主义模型团体理论模型精英模型25/1/2712第四节中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