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寻求现代化新道路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形成(1949-1952年)第一节新中国经济体制构思与中央财经领导权的确立一、新中国经济体制构思的基本内容(一)基本依据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约10%,农业和手工业约占90%,这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二)经济形态与经济政策五种形态:国营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经济政策: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材料供应、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及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这五种经济成分。(三)发展目标与发展前途发展目标: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边农业国为工业国。发展前途:社会主义经济(四)根本方针与主要矛盾根本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敌人的残余的矛盾(五)运行机制中央人民政府应争取早日制定恢复和发展全国公私经济主要部分的总计划,规定中央和地方在经济建设上的分工合作范围,统一调节中央经济部门和地方经济部门的相互联系。中央各级经济部门和地方各经济部门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各自发挥其创造性和积极性二、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两重含义:从农村转移城市,从革命转移到建设(二)两个原因:地区情况不同,对决定的认识不同三、国营经济及其市场领导权的确立(一)国营经济的建立1.三个来源解放区的公营经济、接受国民政府的资产、处理外资企业归人民政府所有2.法定的领导地位(二)平抑物价与国营经济在竞争中争夺市场领导权1.四次物价大波动原因:军费支持浩大,入不敷出;国民政府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影响;长期战争造成工农业生产萎缩。2.综合治理的措施第一阶段:打击投机资本,遏制物价暴涨第二阶段:减少财政赤字,争取财政收支平衡四、统一财政经济工作(一)主要内容1.统一全国的财政收入2.统一全国的国营贸易工作3.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二)成果及意义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保证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国家财政收入迅速增加,财政支出相对减少,物价从长期飞涨到长期稳定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也能做经济工作,显示了新的社会制度与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争取三年内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经济建设准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