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政府信用管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政府信用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债信用管理政府信用管理概述公共信用管理政府信用的内涵政府信用的功能政府信用的特点西方政府信用理论阐释当前我国政府信用透视政府信用管理的框架公债信用的理论内涵公债信用运行及其风险公债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政府信用国家信用社会信用公债信用国债政府应债能力公债依存度公债偿债率政府信用监管第一节政府信用概述一、政府信用的内涵•广义:指政府履行对公众承诺的状况,或者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经济社会管理和服务活动中能够履行契约而取得的信任。•狭义:指国家信用。国家信用对内形成国债,对外形成外债。•内涵:(1)与公众或企业以平等身份签订契约并按照合约规定行动;(2)依法行政;(3)无法可依时依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社会信用、政府信用与国家信用关系:社会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狭义国家信用二、政府信用的功能(一)政府信用是政府职能顺利实现的保障。(二)良好的政府信用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三)良好的政府信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四)良好的政府信用有助于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三、政府信用的特点•一是公共性。•二是规则性。•三是责任性。•四是示范性。四、西方政府信用理论阐释㈠政府信用思想的来源——社会契约理论–政府产生是人们各自让渡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力形成公共权力,交之予政府并与政府形成一种契约关系,契约缔结前提是人们对政府的信任㈡政府信用问题的产生——委托—代理理论–人们基于对政府的信任,将权力委托给政府行使,期望获得能维持其利益的公共产品,然而现实中政府代理人与选民委托人之间的利益难免会发生冲突,从而产生政府信用缺失问题。㈢政府信用行为的归属——政治合法性问题–追求政治合法性是政府信用行为的最终目的五、当前我国政府信用透视(一)我国政府信用总体良好,但缺失现象不容乐观•政府信用是否缺失三个衡量标准:–一是名实是否一致,即政府职能的设置、政府权力的配置和政府责任的承担是否相一致–二是言行是否一致,即政策制定是否与政策执行相一致–三是“信民”与“民信”是否一致,即政府取信于民的政策制定是否与公众对政府的理性预期及信任期待相一致(二)我国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1.政府内部活动缺乏信用的表现–第一,欺上瞒下、数字注水。–第二,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第三,权力寻租、滥用职权。•2.政府外部活动缺乏信用的表现–第一,政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