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从局部地区萌生到扩展全国(1927-1949年)一、解放区经济环境的三个特征(一)战时经济:始终处在战争环境(二)农村经济:农业是主要生产事业(三)封闭经济:彼此不接界,四周都是敌占区二、选择经济现代化的新道路(一)主义大引进: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实用主义、马克思主义(二)以俄为师对解放区的建立极其政策的影响极大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第一节解放区的产生与新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一、革命的性质与所有制变革的目标(一)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二)所有制变革的目标:使农民无偿获得土地二、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一)从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到没收封建地产分给农民私有(二)停止土地改革,实行减租减息(三)由减租减息转变为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三、从消灭私人资本到保护私营工商业(一)1927—1935年私人资本工商业的消灭与小商小贩的恢复(二)1936—1949年保护私营工商业第二节建立新的经济形态四、人民政府接收、没收和接管的财产(一)接受国民政府的财产(二)没收汉奸、官僚资本家、战犯、反革命分子的财产(三)处理外资企业一、农业生产的新基础与互助合作运动(一)1927-1934年农业生产的下降与恢复(二)1936-1949年的互助合作运动与农业生产二、工业的新结构(一)工业生产的三种形式私营工业、公营工业、合作社工业(二)工业发展的四条渠道第一,大力发展公营工业第二,建立手工合作社第三,保护私营工业第四,发展农村个体手工业(三)解放区工业新情况一是东北等新解放区工业需要恢复二是1946年实行土地改革三是解放区已有一批城市和现代工业第三节工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一、以保障战争需要为首要任务的财政政策(一)筹措军需的手段收入:税收、公营企业收入、群众性的财政动员、货币发行支出:红军的供给和行政费用(二)自力更生,生产自给1941年皖南事变前,国民政府拨给的经费、军饷和募捐收入占重要地位;1941年后主要靠自力更生(三)趋向统一一是解放区的财政从分散走向统一二是收支结构显著变化第四节保障军需供给与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二、以打破经济封锁为目的的境外贸易与境内商业的新构成(一)境外贸易(二)合作社商业(三)公营商业(四)私营商业三、独立的银行体系与货币制度(一)解放区银行的建立与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