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高考探究课INCLUDEPICTURE"五年命题探究.TIF"\*MERGEFORMAT【考情分析】试题来源材料引文出处问题设计设问方式考点关键词命题分析2012全国卷摘编自《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1829年、1838年)(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概括(措施)类、评价类晚清,道光帝、禁烟政策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来看,多采用概括类、评价(析)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2013全国Ⅰ卷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概括(背景)类、作用类(唐代)韩愈、古文运动2013全国Ⅱ卷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9分)评价类、认识类(宋代)王安石评价2014全国Ⅰ卷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徐忠民《包公叙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概括(原因)类、原因类(宋代)包拯(包青天)2014全国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概括(措施)(晚清)光绪帝、戊Ⅱ卷《中国通史》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类、评价类戌变法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时间上看,以宋、晚清民国为主。从内容看,考查人物与其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4.与教材的联系,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2015全国Ⅰ卷据《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原因类、作用(意义)类(元代)丘处机、成吉思汗2015全国Ⅱ卷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